6C- !^8[f Q[.d (01)
^,#MfF6 vPsf{[Kr 媒体称,今年国家司法考试题第52题,涉及到了女友与妈妈同时遇险先救谁的问题,考查的是不作为犯罪。不过场景做了切换,从妈妈和女友同时落水,改妈妈和女友同时遭遇火险。
"b0!h6$!H s x) x7 为了弄晕考生,题目出的很复杂,简化一下大概是:
tC&jzN" a;v;% rs 甲在火灾之际,能救出母亲,但为救出女友而未救出母亲。如无排除犯罪的事由,甲是否构成不作为犯罪?
gcF V$ ;m}o$` 标准答案是:是,甲属于不作为犯罪!
y^:6D(SR <-xu*Fc 不作为犯罪的意思是:应该能,可以行,但没有,因此有罪。
+ooQ-Gh p><DA fB 这就是时下最轰动的司法规定事件:你妈和女友同时遇险,先救哪个?司法规定的标准答案是:先救妈,否则若出现严重后果,就是不作为犯罪!
`l-R?C?*! "uU[I,h 司法考试呀,那答案应该是老正确了。
GE#LcCa :Oc&{z?q 媒体称: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副教授、中国刑法研究所副所长彭新林表示,甲对女友只有道义上而没有法律上的救助义务,所以如果先救其母,女友死亡的,不构成犯罪,反之,如果先救女友而母亲死亡的,构成不作为犯罪。
78O5$?b;# ;f[@zo><r 媒体还称: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刑事部主任丁一元也表示,甲对母亲有赡养义务,不救则涉嫌遗弃罪,而对女友则没有法律上的救助义务。另外,如果先救女友而没能救出母亲,“重色轻母”也不合道德、情理!
\l?.VE D ^ oh%Ns ……这个解释,听起来应该没错吧?
hQLh}}B g?9%_&/})A 你看人家一个副教授,一个律师,这么多帮场子的,错了人家凭什么端这碗饭啊?
pJ_>^i= Cgn@@P5ZC 可是……可是,甲先生冲进火窟,第一眼看到的不一定就是妈,也有可能是女友呀。如果女友向他呼救,他该怎么回答?
|dqvv s/OXZ<C| 他要不要正告女友:亲爱的,先救你是犯法的。咱是守法公民,犯法的事儿,咱不能做呀!
*Edr\P fj[tm 如果女友被烧昏了头,拉住你苦求救命,你该咋个办?
}J] P`v m@y_Wt 必须要大义凛然的甩开她,再纠缠,就只能飞起佛山无影腿,哐哐哐,把女友踹进火堆里:去死吧你!爱我,就不要让我犯法……
sX#7;,Ft7 % ^&D, 朋友圈里,你妈火了,为这道题已经打了几架了,媒体仍然在跟进。为什么那么多的人,都感觉不对劲呢?
C72btS
C/!8NV1:4 要不,咱们把这道题掰开,按其原理也出道题,看看这道题是不是真的有问题?
(^= Hq'D l]mn4cn3 (2)
Cz#3W8jV B=hJ*;:p 这道题的伦理原则是:对母亲的法律义务,高于女友,也高于其它人。
5YgUk[J F>rf
cW2 这个原则是没错的,是人之常情。但这里说的是法律上的救助义务,要命的是,题目中将救助行为做了排他处理,如未排他造成严重后果,就是不作为犯罪——按这个绝对性的排他义务顺序,我们就可以设计这样一道题:
&:Sb$+z )q'~<QxI\ 甲的妈妈和乙的妈妈,掉进了一个火坑里——甭问是怎么掉进去的,就当是出题官、副教授,和律师们合力推下去的好了——必须要甲乙二人配合,才能营救,而且一次只能救一个。现在的情形是甲妈救上来了,乙妈壮烈了,问乙该判几年?
}9>X M J.pe&1 乙是必然要判的!因为按照出题人、副教授及律师们的观点,乙只对自己的妈妈负有法律上的救助义务,对甲妈只有道义责任,所以他救了甲妈而没有救自己妈,已经构成了不作为犯罪。
EhHW` } bEu+bZ ——那要不,先救乙妈?
'q*:+|" E']Gh 可这样一来,不作为犯罪的,就是甲了。
9p9-tJfH. {#%;Hq P 只要这二人敢动手救人,必有一名犯罪分子!
}$1Aw%p^ "6P- 0CJ 犯罪分子就在你身边!
Z.mnD+{ ot.R Gpg% 他们正在紧张忙碌的救人。
fa;GM7<e) D(gpF85t 你看,这题明显的把大家带进了绝境,你只要救人就是犯罪,这是怎么搞的呢?
O:(%m ?mW;%d~] (03)
n`g:dz Y^CbpG&-vC 为了弄清楚我们是如何成为犯罪分子的,先来看两个很老很老的智力测试题:
XrQS?D` 8Zvh"Z? 第一道题:在一个气球上,有三个人,一个是物理学家,一个是化学家,一个是医学家。突然之间遭遇了风暴,三个人中,必须要牺牲一个推下气球,否则大家就会同归于尽。
t+BLO< Y$6W~j 请问:如果一定要有牺牲,把谁推下去?
! jb{q bq x_|: 3I 第二道题: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收藏着许多世界级名画,诸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之类。可是忽然有一天,博物馆失火了,紧急情况下,你只能抢救出一幅画出来,请问你要抢救哪幅?
4r>buEU a3oSSkT (04)
g63?(+Fz N>_d {=P 第一道题的答案,大家都知道,把最肥胖的那位推下去。
IXmO1*o@ ti9cfv> 这个不是歧视非排骨人群,而是在测试题所锁定的苛刻条件下,人的价值是平等的,如果一定要有牺牲,而且是个人自愿的牺牲,这时候考虑的是牺牲者的最大价值。如果把个排骨男推下去,气球载重仍然超负荷,最后大家还是要一起栽下去,这个牺牲就没意义了。
!YEU<9 [8C6%n{W 第二道测试题的答案,大家也知道,抢救距离出口最近的那一幅。
&-6D'@ O"x/O#66 这种情况下考虑的是最大成功系数,也许最靠近门的是最不值钱的,但却是最有可能成功的。这道题甚至被人挪用到励志领域,诸如最有价值的目标就是最具成功可能的哪一个,诸如此类。
i4oBi]$T i*%2 e) 这两道题有个共同特点,叫事急从权。
<jRs/?1R 05m/iQ 什么叫事急从权呢?就是极端情境下的人际选择,以选择的成功几率为考量,而不考虑道德要素。
,JmA e6 O5p]E7/e 不是你的选择不道德,是特殊环境缺失了道德的可能。灾情险难的情况下,人类都遵循这个法则,不是考虑每个个体的单独价值,而是视所有的险难者为一体,以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目标为选择取向。
\ |9KOulr Zx}.mt#}8 (04)
&tw
?#X`Eu 现在我们知道,这道司法考试题何以让大家倍感痛苦了。
`)R@\@jt $[P>nRhW 这道题,它把常态下的伦理,放置在极端情态下。这形同于一个可怕的道德陷阱,看似冠冕堂皇正气凛然,但你一旦被其网入,就会举步唯艰生不如死。之所以出现争论,是因为许多人意识到有个可怕的罗网向自己罩来,所以于惊恐之中发出吱哩哇啦的求救之声。
Ig6>+Mw s%~p?_P 违反了紧急状态下的随机法则,不顾环境的极端化而生硬套用伦理,这是此题的第一个错误。
U[8Cg CQNt 这道题的第二个错误,就是出题人脑子与正常物种拉开了距离,根本没想到这个社会是个整体,是有社会分工的。根本不知道救助也是需要专业技能的。生硬的把专业救助职能,强加于普通人。
$\@yH^hL "Z6: d"S` ——简单说就是,甲是无罪的,但出题人非要陷无罪之人入囹圄,才出现了这么一道变态考题。
`?L-{VtM3* :}18G}B (05)
U%na^Wu -/#tQ~{gs 多年前,全国范围的洪水,淹没了许多地区。电视里播了一座小城,整座城市全都泡在水里,低洼处的房屋只有屋顶露出水面,人们蹲在屋顶,等待救援。
6axmH~_ D;Jb'Be 节目播放的,是营救一个被困女教师的场景。负责救人的当然是军人,指挥官对记者说:请人民放心,无论有多么大的牺牲,我们也要把人救出来。呶,那边那个小伙子,他就是这次我们要救的女教师的男朋友,他正在那里等着呢。
c{t[iXDG E5 0$y: 一听这话,记者就冲动了,大叫起来:让她男朋友去呀,这是多么难得的新闻啊,英雄救美,然后两人在一起,你们能不能说服他男友去救人?这节目收视率铁定高!
|79!exVMBp nNff~u)I 不曾想,指挥官当时就炸了,大骂起来:救人是多么危险的事儿?专业队伍准备万全,去了都不一定活着回来,你居然想让一个没有受过训练的老百姓上?是不是雨下太大,你们脑子都灌进水去了?
_"`U.!3* q>q@ztt 记者被骂,顿时不敢吭气了。节目继续,我看到有四艘冲锋舟,十几个士兵出发了,还以为最多不过半小时,就能把人救回来了。可没想到,这节目一演就是一下午,过去四、五个小时,天都黑了,才听到欢声雷动,女教师终于救出来了。
(N\Zz*PLz ;{inhiySN 当时我就想,凭相像去救一个人,很容易的,顺手一捞,就救出来了。但现实绝非那么容易,几条冲锋舟闯过重重险关,途中几次翻折被困,如果他们不是训练有素的士兵,早就半路被洪水冲得不知去向了。
<~Tlx: !&Q3>8l 别把救人想得太简单!
mckrR$> 8}W06k>)% 只可惜出题人没看过这个节目。
:{tvAdMl7 l<$c.GgFd 没有生活常识的人,往往年纪一大把还很幼齿,以为火窟救人,如同孙悟空以定身法定住七仙女,想泡哪个就泡哪个。所以才会忙不迭的把他信奉的道德观念强塞进来,安排好先后顺序,不按他的顺序来就是犯罪。
~!!>`x HSOdqjR* 普通人类的随机救助,是亲情感召之下的义善之举,不可以诬其入罪的!
[\&Mo]"0 a4}2^K ——结合这个道理,我们就知道这道题真正的正确答案了:
_r|$H_# (UV+/[, 甲冲进火场,无论救出谁都不犯罪,哪怕不冲进去火场,一个也不救,哪怕被困火场的人是他母亲或女友,他仍然构不成犯罪,除非这把火是他放的!
0Fh*8a}?b tnmuCz 他就是个普通人,不是天赋异秉赴汤蹈火毫毛不损的怪物。救人是他重视亲情的天性流露,不救是实在没办法。如果不冲入火场去救母亲就是犯罪,或冲进火场先救了别人就是犯罪,那灾难劫后的辛存者,统统可以抓起来了,因为他们的亲人殒难,而他们都有可能营救过别人。
ft[g1 %?EOD=e= 出题人钻了牛角尖,非要把个无罪人士入罪,结果就是一塌糊涂。
41TB 5yQv(<~*G (06)
A2"xCJ0` >cD+&h34 司法考试是多么严肃的事儿,怎么会出这么大一个疵漏?
t=]&q. r\"O8\ 这道题,本来是恋人之间的胡闹。热恋中的情人天天腻在一起,无所事事无事生非,就琢磨这种刁钻刻薄的道德两难题,我和你妈同时落水,你先救哪个?总之男仔怎么回答都是不对的,这个怪题因此成为了情人的宠题。
u-h3xj Ga%]$4u 这个刁钻题目的隐含条件,是母亲和女友都不会水。但有聪明的男仔,呼叫外援加了外挂,假装不知道这个隐含条件,机智的回答:我妈会水,我和我妈一起把你捞起来。这么一回答,就让女孩好有挫折感。
%zyMWC G JItGq`) 出题人显然是精心的研究过男仔们的答案,所以一咬牙一狠心,干脆把母亲和女友全推火坑里去了。言外之意不过是:你妈会水,那妈会火吗?
'.@R_sj ?Ib/}JST 于是你妈就火了。
05MtQB _rqOzE) (07)
)8yee~+TN zY|]bP[NEH 典型的权力型社会中,最不见容于社会契约,因为契约是平等人格下的守信交易,这就让权力失去了存在感。所以举凡权力型社会,民间就呈现一盘散沙状的自然形态,人与人之间没有契约约束,就只能靠道德来相互羁拌。
-j[n^y'v 6mBX{-Z[ 所以我们是个道德大国,特点是许多人都以高标准道德框束别人,用道德捆住别人的手脚,好为自己腾出玩乐的空间。久而成习,养成了有些人的惯性思维,总是抑制不住设置个道德陷阱,把别人推进去的冲动。皇权时代,这种道德陷阱逐次下移,官府往老百姓身上套,老百姓就挑了最柔弱的女性来套,最后是男人渣到极品,女性却大义凛然的守贞节,玩起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悲哀游戏。
WU1o4&OF 8Db~OYVJG 除了侮弄女性,就是牺牲年轻人。二十四孝中有一道和这个完全类似的考题:郭巨埋儿。饥馑荒年,家里粮食不够吃,老家伙却是少吃一口也不肯,那就把孩子活埋。还以为这种两难的极端情境,已经埋覆于历史的垃圾堆里,岂料郭巨阴魂不散,居然从火场里突然现身,还想把年轻姑娘强拖入火窟,真是够了!
bhSpSul <P5;8 我们不能说这道题就是这种思维的延续,但是,这道考试题先是忘记了普通人之间,急难情形下是没有专业救助能力的。出于亲情天性本能性的救助,救助原则是随机的,救助结果是无法确定的,万不可以此诬人入罪。
&hba{!`y >{4pEy 无论如何,这道题确实是错了,它陷义行者入罪,让普通人裹足。希望这个社会能早一点达成共识,把这种不正常的观念,扭转过来。
zux+ooU j78xMGKO 来源:
雾满拦江 H9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