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玉:liegroup, 我这几天其实过得挺难受的,北美这边的很多论坛和博客对杨绛这件事一直持反对态度,从一开始的对纪念方式的不满,逐步升级,上升到对文学和文人的攻击,更有甚者,直接攻击钱杨二人的人品和学问,我觉得这太过了,不至于吧,知识分子还是以做学问为主,不害人就行了, ..
(2016-05-30 12:41)
U)~#g'6:8
$N\+,? 落玉mm, 我大约能想象到你看到的那些攻击性的文字和你的感受。坦白地说,我不是很喜欢北美这边的一些论坛,很多人太cynical(犬儒主义,如果你不熟悉这个词的意思的话,搜一下百度百科或者google就知道了)了,几乎不管是任何国内的新闻,都能冷嘲热讽得起来。有时我真是觉得他们纯粹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仅仅为了在网上骂骂街过过嘴瘾,显得自己了不起。
M/w{&& gX/NtO%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在一个论坛上看到一篇国内的新闻,就是一篇很普通的报道,说某某部队的某某战士经过辛苦训练,成为了神枪手。下面还是照例,90%的评论都是一堆人在说怪话。当时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忍不住留言说,人家战士很努力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不是很正能量的新闻么,我实在看不出这篇新闻里有什么值得嘲讽的地方。那些冷嘲热讽的人没有一个理我的。后来,只有一个人回复我说,因为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积累了很多怨气和负能量,所以上网的目的就是开腔骂人发泄自己生活中的怨气。
{[3YJkrM Dc:DY:L^
嗯,我跟你讲这个经历,就是想跟你说,那些人是非理性的。很多人真的是insane. 不值得我们去读或者分析他们的观点,也不值得我们要将他们的观点内化从而得出一个我们自己的评论. 因为一个失去理性的人所说的话,配不上我们宝贵的时间精力和更加宝贵的心情。
5EhE`k4 6&],WGz 其实这几天我也注意到网上关于纪念杨绛这件事的种种。我的想法是,我们必须承认杨绛的作品毕竟不像冰心的作品那样走进了小学生的课本,她本人也不像林徽因那样有颇具话题性的个人生活,所以她没有她们俩那么为大众所熟知。那些如潮水般的纪念杨绛的文字里,肯定有不少人是出于跟风从众虚荣等等动机。并且,一个活到105岁的老者,105年起起伏伏的人生,肯定不是圣人,她的人生态度肯定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满意。譬如,杨绛的性格比较淡漠,不是那种热血沸腾的性格,若不是这样的性格,她早就如多少知识分子一样,连八十年代都活不到,更不可能活到105岁。但是很显然,这一点不会让人人都说好,更不用说很多人都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说点什么。但是,对于这种情况我很喜欢美国人爱说的一句话,"who cares!" 一个人活着的目的不是为了让所有人都说好。要是问杨绛自己,她肯定也不在乎别人是不是要全说她好话,不会在乎那些攻击。坦白地说,我自己是觉得,网上那些人吵来吵去,不管是从正面还是反面争吵,都极其无聊。总之,无论是泛滥了的赞誉,还是潮水般的攻击,都是非理智的疯狂行为,所以,我觉得我们可以直接忽略不计——we don't care either. 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一个大众的行为或者观点如果像潮水一样铺天盖地,或者像潮水一样来势汹汹,也就不是真理,不值得我们理会。
3X'WR] *)%dXVf i_Ar<9a~ ?M"HX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