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得有个先熟悉滴过程吧?
C-6+ZIk4 然后从陌生到不陌生
9I RE@c 东洋人比较含蓄
#8/Z)-G 当天认识当天就处对象了
6!Isz1.re .......
(2015-01-25 12:25)
N7#GK]n%/}
YgWnPp 没错。从纯粹的陌生人直接变恋人,跳跃幅度太大了,戏剧性大得难以置信。甚至于,怎么能让一个陌生人答应与你一起做这些问题,都是一个非常大的困难。我能想到的最有可能克服这种困难的情况,就是这两个陌生人都在酒吧里有点醉了,都有点想跃跃欲试玩个有风险性的游戏了。所以这篇文章的作者也承认,他们之所以一个人向对方提议做这项实验,而另一个人也接受了,是因为他们本来就彼此感兴趣。
\iVYhl <E\BKC%M 所以我跟大家的感觉一样,也觉得这个研究结果的真正意义不在于指导两个陌生人如何开始恋爱。不过一般新闻标题总是比较吸引眼球的。
Eun%uah6c q>omCk%h 我觉得这个研究结果挺有意思,是因为它可能在另外三个方面有应用意义:
FpRK^MEkG V,M8RYOnC! 第一,是当两人互有好感,或者至少一个对另一个有好感的时候,这些问题可以帮着打破壁垒。
_X.M,id [=E<iPl 第二,反过来说,如果一方不想与另一方发生浪漫关系,就应该尽量避免那些会让两个人经历共同脆弱感的情况,譬如两个人单独去异国旅行。因为有发现表明,当共同面对陌生环境的时候,人会感觉自己更脆弱,于是对同伴更有亲近感。
&P{%C5?{ nj9hRiLn 第三,其实这个结果可以从浪漫关系扩展到非浪漫的友情关系上。那些被我们视为最亲近的朋友,不就是那些可以毫无顾虑地互相袒露脆弱的自我、不用担心有可能会被对方评价的友谊么。我曾部分地体会到过这些问题对缩短人与人之间距离、促进相互了解的作用。曾经参加过一个心理小组的活动,一开始所有人都是完全的陌生人,也始终被禁止在小组活动之外相互接触。每次小组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互相询问和回答这些题里最个人化的第36个问题,结果大家很快产生了强烈的熟悉亲近感,发现每个人的内心都和自己很相似,觉得比那些天天见到的周围人跟自己的距离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