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亮的日子》是罗大佑为台湾同名电影写的的主题曲,也是罗大佑第一首创作歌曲。这首歌被无数歌手翻唱过,歌词描述的是对旧时代的眷恋和追念 。 %O9kq
G$hH~{Y$
《闪亮的日子》的创作背景——罗大佑/文 }zA
kUt
大三那一年,刘维彬导演拍了一部电影《闪亮的日子》,主角是刘文正,当时他们把这部电影定位成蓝调的音乐片,想找人做一点蓝调音乐。刘文正介绍了王正华他们给刘维彬,而王正华又向刘维彬推荐我,说我会写曲子。其实我也不了解为什么这部片要做蓝调音乐的东西,大概是想听起来摇滚一点,然後又比民歌有深度,总之我接到了刘维彬的电话,就替他们写了一首曲子,他听了还满喜欢的,马上就决定录用。这算是我的第一首创作。很多人都觉得刘维彬很大胆,居然敢启用我这样的新人,其实我觉得他是想要一种全新的音乐。 '
KX'{Gy
xLUgbql-
jt({@;sU[<
Z0fl]3p
当时校园民歌很流行,我却有一种反抗的心理,毕竟乡村音乐怎么说都是模仿,这样的想法和刘维彬满契合的,所以他才会用我的东西。包括〈闪亮的日子〉在内,我刚开始写的五首歌都是免费的,给电影公司当主题曲,他们付了我一万块,但是唱片公司却一毛也没有给我,我也没有力量跟他们要。这样的经验让我体认到一个有制度的环境对音乐创作者是很重要的,创作者只有个人,他们的力量往往都是很小的。 q]1HCWde
-Oj}PGj$e\
这是华人流行音乐的转捩点,时间发生在七○年代末期,地点就在台湾,或者更准确地说,就在台北,各种经济、社会和文化条件趋於成熟,因此大众流行歌手的出现不仅是个人力求表现的结果,也是客观上的需求。我就属於这个特殊地点,特殊时间里被时代挑出来的第一批音乐创作者,当时这一批人打出的口号是「唱中国人自己的歌」,大概他们厌倦了模仿美国乡村音乐歌手,那种穿著牛仔装弹著吉他,故意用鼻音挤出来的美国南方腔的调调,从一开始的时髦无比,到变得滑稽可笑。我想基於自尊使然,也为了证明自己的创作毫不逊色,我们那一批满腔热血的朋友,都迫不及待地摩拳擦掌,准备接受时代的邀请,来填补一切的空白。我并没有跟著高举那样的旗帜,但实际的行动却符合这个标准,甚至还自立门派,多冲击出了一块新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