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329阅读
  • 6回复

古琴曲 - 阳关三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风语行者
 
发帖
9864
威望
10
贡献值
0
好评度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6-06-23

《阳关三叠》是唐代蓍名琴歌,以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为词,全曲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略带淡淡的愁绪,表达了离情别意及对远行友人的关怀。


  阳关三叠:古琴曲。唐代著名歌曲,歌词即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因诗中有“阳关”、“谓城”两地名,故又称为《阳关曲》、《渭城曲》,“阳关”也成为送友酬唱的代名词。三叠指的是全曲三段基本上是一个曲调变化反复三次。

  唐代陈陶诗《西川座上听金五云唱歌》中有“歌是《伊州》第三遍,唱着右丞征戎词”之句,可见《渭城曲》亦用于唐代大曲《伊州》中。大曲歌词多采用五、七言绝句或截取律诗4句,以反复咏唱的叠唱方法,尽情发挥诗中意趣。《阳关三叠》乃是3次叠唱之意。

  《阳关三叠》传至后代,有多种曲谱和唱法,仅宋时就有三种,苏轼曾说他本人就听过两种。

  元代以前乐谱无存。明代初年龚稽古所编《浙音释字琴谱》(1491)收有《阳关三叠》琴曲谱,为所见最早的谱本,但与唐代乐谱是否有关,无复考证。

  现存《阳关三叠》琴歌谱共30多种,它们在曲式结构上有些差别,曲调则大同小异。全曲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略带淡淡的愁绪,以同音反复作为结束音,强化了离情别意及对远行友人的关怀,与诗的主题十分吻合。

  现今经常演奏之《阳关三叠》琴歌,出自清末张鹤所编《琴学入门》,全曲3大段,即3次叠唱》每次叠唱除原诗外,加入若干词句,系从原诗诗意发展而来,结束时添加尾声。当代作曲家王霞亚曾据近代琴家夏一峰演奏谱改编为合唱曲,并录有唱片。《阳关三叠》除作为歌曲演唱外,亦经常作器乐演奏,其中以琴曲、筝曲、二胡曲较有影响。[RM=480,50,true]http://ltxx.zhedu.net.cn./web/web_hyy/yuequ/guqin/yang.rm[/RM]

[face=隶书][size=4][color=#DD3399] 一阵阵微风 吹动着树梢 我们也随着那风儿摇 低声的细语 会心的微笑 只有我俩最要好[/color][/size][/face]
离线seashore^^
发帖
357
威望
0
贡献值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6-06-23

这曲我有唱片

.R biF  

谢谢风语教我听古曲,要不是你这个,我还没耐心看这么详细的解释呢

离线紫毒

发帖
16886
威望
41
贡献值
17
好评度
1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6-06-23
呵呵,这个偶上中学的时候买过磁带的,是中国古典十大名曲,还是在故宫里买的呢[em04]
离线樱花

发帖
20092
威望
12
贡献值
8
好评度
10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6-06-23
谢谢啊!古琴曲听得还不多[em04]
偶的梦想是当个地主婆~用我现在敲键盘的纤纤玉手弹弹琵琶玩玩刺绣~没事儿 就带几个丫环出去调戏良家妇男。
希望每天都快乐的像炉子上的茶壶一样,虽然小PP被烧得滚烫,但依然吹着开心的口哨,冒着幸福的小泡!
离线megkim
发帖
1103
威望
8
贡献值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6-06-23

风语喜欢民乐啊!!建议你听听 风潮唱片出的作品!

`2r21rVntf  

这个唱片公司每年出的唱片不多!但都是顶级民族音乐的作品,在国际唱片市场上以做工严谨而著称,

i&.F}bEi  

其知名度可以和任何一家国际大唱片公司并驾齐驱!!

[img]http://linda.66et.net/qq/l4.jpg[/img]
离线风语行者
发帖
9864
威望
10
贡献值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6-06-24

MEGKIM,民乐有好听的我当然喜欢,这曲是我曾经买过的一盘磁带里的,当时是由一位四川著名的古琴演奏者弹奏的,但我已经忘了他的名字了!

Ds L]o  

听曲子我是凭感觉的,有些很有名的民乐我也并不喜欢!

,u~\$ Az6  

没想到你对这方面也有兴趣,我还没听说过风潮唱片呢,找个时间我会去音像店逛逛,搜一搜,谢谢你!

[face=隶书][size=4][color=#DD3399] 一阵阵微风 吹动着树梢 我们也随着那风儿摇 低声的细语 会心的微笑 只有我俩最要好[/color][/size][/face]
离线风语行者
发帖
9864
威望
10
贡献值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6-06-24

古琴:被尘封的大音

%q ja:'k  

\O7,CxD2  

我是在西洋音乐的摇篮里长大的。我自幼学习钢琴,迷恋贝多芬、萧邦和舒曼,坚信钢琴与小提琴的魅力,而对所谓“民乐”充满了轻蔑。但1990年冬天在苏南的小城丹阳,我意外地窥见了古琴的力量。

2(`2f  

-@^SiI:C  

我和作曲家刘湲蛰居在那里写作。长江里的阴寒,越过数十公里的土地向我们涌来。气温是零下六度,而室内没有任何取暖设备,脸盆里的水结了厚厚的冰层,写作已经难以为继。刘湲跟我商议之后,打了一个电话。当天下午,一个瘦骨嶙峋的青年,携着他的法国妻子和混血儿子,出现在我们下榻的招待所里。这就是琴师陈雷激,杰出古琴家龚一的入室高徒。他的来到改变了我们的冷冻状态。

&\!-d%||)  

]e?*7T]  

琴师把琴放在床上,用一首只有十分钟长度的《广陵散》简本做了开场白。这支古曲,相传由先秦隐士所作,因稽康受刑赴死前的弹奏而著称于世。那琴也是一件古物,据说来自明代,有数百年的历史,其形状看起来是如此弱小,却出乎意料地发出了悲怆而博大的声音。演奏结束时,两位当地的不通音律的诗歌青年,突然伏在床上嚎啕大哭。而我则泪流满面。这是一个奇怪的开场白,哭泣者事后都有些腼腆,仿佛是做了错事的孩子。后来我才意识到,在那个悲剧性的年代,只有古琴的力量才能撕开坚韧的苦痛,并给所有无望者以最高的慰藉。

m{+lG*  

.=^h@C*   

第二天,我们在一栋清代老宅里举行了正式的古琴演奏会。我点燃印度的奇南香,沏上一壶由台湾制壶家赠我的冻顶乌龙,开始了虔诚的倾听。在场只有寥寥数人。窗外是呼啸而过的寒风,古老的屋子空旷而凄清,冷得犹如冰窟,却弥漫着难以形容的香气和暖意。

"lN<v=  

B(^fM!_%-6  

琴师演奏了《平沙落雁》、《高山流水》、《阳春白雪》和《胡笳十八拍》的节本。《平沙落雁》的宇宙叙事,超越了我以往的全部艺术经验。我无法描述当时的震惊:手指在七条细弦上抚动和滑行,似乎在悄然触摸着世界的边界。乐音犹如天籁,有时则发出裂帛般的声音,仿佛是世上一切事物的总体性叹息。这是唯一没有尘土的声音,勾勒出月华浩大、星光灿烂的图景。到处弥漫着无限的光线,它们推开了所有存在物的阴影,也推开了我内心的寒冷、纠缠与焦虑。

(T'inNbJe  

  

@&E E/j^  

琴、乌龙茶、奇南香、清代古屋和冰封的小城,这些物体就像是零散的字词和短语,被诗性的句法交织起来,重组了正在时间中湮灭的灵魂。我有了脱茧而出、焕然一新的奇异感受。没有任何一种记忆能够让我从这样的光线里离开。这是伟大的经验,它描绘了中国文化所能企及的精神顶点。

]p0m6}B  

i1aS2gFi_  

但琴的地位已经被十四弦的筝所篡夺。我们看到,古筝手成了国乐团的核心,他通常坐在舞台中央,像弹奏竖琴一样快速推动着琴弦,令它发出流水般轻盈的琶音。在世界各地的豪华演出中,筝与二胡、琵琶、阮、埙、笛、唢呐和编钟的合奏,演绎着东方国家主义的宏大趣味,但那种凌乱、嘈杂及其不和谐的声音狂欢,却掩蔽了古乐器的灵魂之声。国乐团的队伍越发庞大,其音量也越发嘹亮,但它的内在力量却变得日益轻忽,一如毛泽东所笑指的道德鸿毛。

bIWcL$}4Q  

hih`:y  

遗世独立的古琴已被人淡忘。2004年初,北京知识界举行了一场古琴会,两百多位学者、诗人和警察济济一堂,高谈阔论,大声喧哗,到处弥漫着喧嚣的话语尘土。陈雷激的古琴孤立无援地躺在一边。它所发出的微弱声音,淹没在鼎沸的人声里。这就是古琴的命运,它的寒伧容貌及其吟唱,遭到了人们的轻蔑。

GIZNHG   

  

o2Pj|u*X  

我的一位朋友家里,也陈放着一具晚清的古琴,琴弦已经松弛或中断,琴身上的生漆也已剥落,其上布满了日常生活的尘埃,仿佛是一具收藏声音骨灰的木匣。是的,早在先秦时代,古琴的知音就已难以寻觅。伯牙和钟子期的默契,竟然会成为一种流传久远的神话,它向我们证实了琴及其乐音的脆弱。它的喑哑性和孤独性从诞生时就已被注定。但它的伟大性却依然延续了两千年之久,存活于音乐学院课堂和民间琴社之间,这是个不可思议的奇迹。我意识到,基于倾听者的普遍缺席,及其它沦落为附庸风雅的道具,历史正在回收这个奇迹。它向世人宣告了古琴湮灭的噩耗。(作者:朱大可,原载《南方周末》)

[face=隶书][size=4][color=#DD3399] 一阵阵微风 吹动着树梢 我们也随着那风儿摇 低声的细语 会心的微笑 只有我俩最要好[/color][/size][/face]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