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823阅读
  • 12回复

有关“文正”的最新诠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何许
发帖
263
威望
0
贡献值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5-11-10
N2uTWT>  
P0c6?K6 j  
W.sH  
w,zm$s^  
:"Gd;~p.  
b O9PpOk+z  
“文正”最美

Ue&I]/?;$  
!*!i&0QC~R  

  中国古代的大臣死后都有“谥”。谥号没有明文规定哪种最高,从《史记·谥法解》来看,“文正”最美,而且在各朝追谥大臣中有所证实。《谥法解》关于“文”、“正”这两个字的定义为:“经天纬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内外宾服曰正”,这比“大虑行节曰孝”、“好廉自克曰节”、“内外思索曰思”、“胜敌志强曰庄”、“夙夜警戒曰敬”等似乎要高。

SO+J5,)HA  

  唐朝著名的文臣中,死后被谥为“文”的很多:魏征谥为“文贞”,房玄龄谥为“文昭”,姚崇谥为“文献”,牛僧孺谥为“文贞”,狄仁杰谥为“文惠”。

.22}= z  

  到了宋朝,开始“文”、“正”连起来用。宋朝四百年天下,大臣死后谥为“文正”的只有王旦、王曾、范仲淹、司马光等几人。某些大臣行为有些疵病的,朝廷即使谥之为“文正”,往往会遭到其他大臣的反对。大臣夏竦死后,朝廷谥之为“文正”,当即遭到大臣刘敞的反对:“世谓竦奸邪而谥为正,不可!”司马光也认为夏竦不可受此美谥。在众大臣的阻止下,夏竦被改谥为“文庄”。

:G4)edwe  

  宋代著名的清官包拯,死后被谥为“孝肃”,《宋史》上写得明明白白。但老百姓除了叫他“包公”、“包青天”外,又称他为“包文正”。因为老百姓不忘包拯的功德,要把最好的字眼安在他头上。

2{A/Fbk  

  元代,最高统治者模仿汉人加谥的办法以笼络臣下,特别是汉族大臣。良相廉希宪(汉族)、刘秉忠(汉族)、耶律楚材及大臣赵良弼(汉族)死后俱被谥为“文正”。

BJP^?FUd=,  

  清代,曾国藩为主子保住了江山,生前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汉族臣子中只有他一人被封为侯),死后被追谥为“文正”。


发帖
10879
威望
21
贡献值
2
好评度
2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5-11-10
“文正”最美!

[em17][em17][em17][em17][em17]
爱就是阳光 爱就是小雨    阳光和小雨离不开我和你
在线紫藤蔓

发帖
3728
威望
37
贡献值
44
好评度
69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21-06-18
文正,周正文雅的先生,人如其名!
偶然相遇,还是小小年纪,并没太在意,再次相遇,难道是天意,我不会再那么含蓄,不会再让您从心中悄然溜去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