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mZM,"Wq, 2005 年 四月 3 日 (星期日) 10:17 pm s4QCun~m
4j8$&~/
{pA&Q{ ^ 下午在誠品看書,偶然翻到李清照的詞選,唸到〈一翦梅〉時,很有共鳴,口中竟不知不覺哼起劉文正的曲子:「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xGH 文學詩詞與流行歌曲的聯姻,古代有之,外國有之,國語流行歌壇也偶爾有之,尤其是校園民歌時期的〈鄉愁四韻〉、〈再別康橋〉、〈偶然〉、〈出塞曲〉等。但,一個是柔情纏綿的女詞人,一個是抒情男歌手,兩者的交會,會迸出什麼火花?
ns*:mGh 先看看文學面吧。李清照的〈一翦梅〉,原詞是:
_8!x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8D>Bczq) 第一段藉著花謝、秋涼、月夜等外在情境,映襯出獨守空閨的孤寂。第二段除了繼續花落水流的描寫外,進一步點出這闋詞的主題: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7&D)+{g 李清照實在擅於用「愁」字,像〈聲聲慢〉的「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像〈武陵春〉的「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愁」字都下得不落俗套,有畫龍點睛之奇。在〈一翦梅〉裡,雖然「愁」字力道不及其他作品,但「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短短八個簡單的字,卻形象生動地白描出「此情無計可消除」的愁緒,文字駕馭能力實在高明至極!
"0,FB4L[U5 此情若是能輕易下眉頭,又怎能叫做「無計可消除」呢?
'1(6@5tyWk 這種欲語還休的內斂意境,要由男歌手來詮釋?著實替他捏一把冷汗!
CRD=7\0(D+ 好久沒聽劉文正的歌了。在我小時候,他可是當紅的偶像歌手呢!現在重新聆聽劉文正唱的〈卻上心頭〉,不只是舊日時光重現,更體會到他的歌唱實力,不僅僅只是靠偶像的臉蛋才走紅。
5E*Qqe 他是怎麼詮釋這首曲子的呢?
(G/(w%#7_ 首先,作詞者瓊瑤並沒有完全把李清照的〈一翦梅〉全盤照搬過來,而是擷取淺白易讓流行歌曲發揮的最後片段,再補上標準的瓊瑤式夢幻愛情橋段:
&H
P g> 卻上心頭 t2YB(6w+xg
詞/瓊瑤 曲/譚健常
K|l}+:k 天也悠悠,地也悠悠 .6C6ZUB;
天地無邊無盡頭 8&nb@l
魂也悠悠,夢也悠悠 J_fs}Y1q\
魂牽夢縈何時休
{9X mFa 幾度回首,幾度凝眸 !Z
0U_*&
幾度相思幾度愁 |28'<BL
說也含羞,訴也含羞 $7W5smW/
望斷天涯何時休
xcn~KF8 此情無計可消除 $VB
dd~f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B%c3U$o
啊。。。。。。 00{a}@n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gwdAf%|f 她又一改原本〈一翦梅〉的「兩處相思」情懷,變成「說也含羞,訴也含羞」的單相思,如此一來,抒情風格變得較不那麼內斂了些,多了些外放。
KVh#"]<WV 聽劉文正唱這首歌,有時會不禁聯想到費玉清:獨特的清澈嗓音,溫柔的唱腔,斯文的詮釋;可是劉文正較有力道,比較符合魂縈夢牽的相思愁緒。聽著聽著,令人遙想劉文正當年翩翩風度……
\.}ZvM$ 難怪我一看到「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詞句,馬上憶起劉文正的歌聲。
^b|I^TN0 往後歲月中,這首歌曲也有人翻唱。不過,或許是劉文正的身影太過巨大,色彩太強烈鮮明了,其他人不敢或不想攖其鋒,改走其他詮釋路線。我比較有印象的是許茹芸及錦繡二重唱。
h"/'H)G7_& 許茹芸在 2003 年《雲且留住》專輯裡的版本,較少發揮她所擅長的「芸式唱腔」特色:吐氣如蘭的輕軟氣音,而是改走「沙發音樂」(lounge music) 的酥軟調調,配樂用了許多電子合成效果,聽來慵懶、情調、迷幻,頗為特別,適合舒服的躺在沙發上享受。錦繡二重唱在 2000 年《錦繡羅曼史 I》專輯的版本,是較為搖滾的另類詮釋,也滿俏皮有趣的。
i]J.WFu 不過,我仍渴望新一代歌手及製作人,除了避其鋒、求其變之外,能否正面挑戰一下這首歌曲原本該有的愁緒呢?
,k=8|=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