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97J.5b “边疆的泉水清又纯......”,一首再熟悉不过的女声独唱,在悠扬旋律的衬托中,突然飞进了我的耳畔,重重的敲击着我的心灵。啊!这是一首久违的老歌!一首传唱了多年的老歌!听着这首老歌,我感到十分的亲切和兴奋,我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从心底唤起了对老歌的深深怀恋。
我们这一代人是听着老歌长大的,对老歌有着无法割舍的情结。老歌曲调大多热情奔放,节奏整齐,与当今流行歌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记得七九年我还上学的时候,曾听到了一首演唱风格独特的歌曲<乡恋>,那是歌唱家李谷一一改传统的演唱方法,第一次采用“气声法”演唱的,在当时中国的政治气候乍暖还寒的时候,敢于如此,真可谓冒天下之大不韪啊,可能这是歌唱家的一种艺术尝试吧?然而不久就被“解放军文艺”不点名地批了一通,称之为靡靡之音。在人民的舞台上,岂容格调如此低下、颓废革命人战斗意志的声音泛滥?不过从此后,在民间已经悄然流行起了<太阳岛上>、<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等十五首抒情歌曲。之后,在八四年春节文艺晚会上,张明明一曲<我的中国心>唱红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唱出了歌曲世界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局面。发展到今天,年轻人传唱的一些新歌,已经不再全是节奏感强烈、激励人们积极向上的曲调了,这些新近创作的新歌曲中,有一部分歌曲具有一个不争的共性,那就是散板式的和张扬个性的统一。没有点音乐细胞的人,还真拿不准那腔那调。演唱这类歌曲,只能自我陶醉,半闭半睁着一双如痴如醉的眼睛,要么喊破嗓子,要么似唱似说,在我这样年龄的人还没有搞清怎么回事的时候,歌曲已经嘎然而止了。
老歌却不然,它们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反映着那个时代的鲜明特征。因为老歌的词曲作者,都是那个时代的亲历者,他们把音乐作为一种武器,创作的激情缘于对祖国、对党的极大热爱,投入的感情是真挚的。他们谱写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歌唱祖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翻身道情>、<见到你们格外亲>、<绣金匾>、<我爱五指山>等等,那个时代推出的老歌,真是数不胜数啊。这些流传甚广的经典老歌,是伴随着那个时代脉搏跳动的强劲音符,歌颂了人民,歌颂党,爱憎分明,曲曲激越高昂、委婉跌宕。她就像一把把刺向敌人心脏的利剑,像催人奋进的号角,道出了人民的心声,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鼓舞着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民,多、快、好、省地建设一个强大的新中国。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然而那一曲曲老歌,并没有因为时间的久远使我们这一代人淡忘她,也没有因为一个个新歌的出现替代了她。每当那难忘的旋律一次次地响起的时候,依旧极具感染力与震撼力,那难忘的旋律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脑海中。
V1Ojr~iM 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