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289阅读
  • 10回复

[分享]二泉映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樱花
 

发帖
20092
威望
12
贡献值
8
好评度
1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6-06-14

中国的经典音乐中,由华彦钧(瞎子阿炳)创作的二胡曲《二泉映月》,独树一帜,是阿炳最杰出的二胡代表作。这首乐曲原为道教的唢呐曲,具有浓郁的宗教音乐风格。阿炳在街头流浪卖艺的过程中,经过反复演奏、加工、创作,引入了苏南一带的山歌、小调、江南丝竹、苏南吹打、滩簧腔甚至广东音乐《三潭映月》的音调。它从最初不定型的片段到完整结构,经历了久远的年代才得以形成,华彦钧称之为“依心曲”或“自来腔”。1950年夏天,经著名音乐史学家杨荫浏教授等人为其录制了钢丝录音,并与阿炳先生商榷,定名为《二泉映月》。《二泉映月》以逻辑严谨的结构以及对人生的深切感受,展现了古老民族的东方神韵。法国音乐家听到此曲后,曾赞叹这是东方音乐中最神秘的弦律了。多次亲自指挥这部作品演奏的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在第一次聆听我国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演奏这首乐曲时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他说:“这首乐曲太感动人了,像这样的乐曲应该跪下来听。”   
  《二泉映月》像一首反复吟咏、思绪情怀深沉的叙事曲,其旋律委婉流畅、跌宕起伏、意境深邃。其主弦律重复数遍,每一遍都有所伸延发展,在明亮音区的演奏更显得活泼流畅、舒展宽广,展现了充满活力的精神世界。作者运用二胡上五个把位的宽广音域演奏,配合苍劲的运弓处理,流露出亦咏亦诉、似悲实心态宁静的情调。由于其主弦律的优美,使人欣赏后回肠荡气,能产生强烈的共鸣,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阿炳身世悲凉,4岁丧母,随父亲在道观里学习音乐演奏;20岁时,父亲患病去世;21岁时患了眼病,35岁双目失明;因社会动乱、生活无着,道产卖空,他无法再做道士,只得流落街头,以卖艺为生,饱受了人间的艰辛和苦难。其实阿炳年轻时曾在清贫的生活中欢快过,风花雪月、酒肉欢歌养育了他的情才。他双眼失明后,生活趋于苦困,加上当年战火连年,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阿炳对世态炎凉和人生痛苦感受是非常非常深的,加以他有十分深厚的道教背景,很容易产生看破红尘,顺其自然的心态,这使他逐步从凄凉痛苦中归复于平静、解脱和释怀。阿炳的邻友都说,阿炳到晚年一直过着很贫穷但很宁静的生活。在他最后岁月中,杨荫浏教授找到他并请他演奏曲子时,阿炳的心态已是饱经沧桑,饱偿人间世态炎凉后的宗教式的深邃和宁静。这种心境和思想境界,一般文化人(大多没有经历过苦难)是难以理解的。
  
  《二泉映月》一曲出名后,很多演奏家,如王国潼、闵惠芬等名家,可能都囿于阿炳的悲凉身世,将《二泉映月》音乐发挥为悲凉凄惨的风味;1980年代出品的电影《二泉映月》一片中,更是把《二泉映月》的主旋律演绎变奏为强烈的悲哀和抗争,这其实误解了阿炳此曲的原意。《二泉映月》真正的神韵风貌既不是哭诉,也不是悲凉呻吟,而是另一类,独自一类。所以作为二胡独奏曲的《二泉映月》,至今还没有听到哪一位二胡演奏家真正演译出了阿炳那种思想境界、那种饱偿世态炎凉后归复平静的心态。上个世纪70年代,经改编的由大提琴和小提琴组成的弦乐四重奏《二泉映月》,似乎更接近阿炳的原意。《二泉映月》的音乐是慈悲的,但没有哭泣;它给我们心灵以震撼和抚慰,但不是揭示伤痛;它并不以抗争为背景,但是在平衡的心态中表现出厚重和向上的精神。
  
  弦乐合奏《二泉映月》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相继由一些世界级的指挥家指挥著名的中国和外国交响乐团演奏,使它的影响跨出了国门。应该说,阿炳是一位在中国音乐史上罕见的、真正有自己独立思想的民间音乐家。

YLJH?=2@  


[MP=480,50,true]http://lndx.shnu.edu.cn/jxzy/Mp3/10.mp3[/MP]
偶的梦想是当个地主婆~用我现在敲键盘的纤纤玉手弹弹琵琶玩玩刺绣~没事儿 就带几个丫环出去调戏良家妇男。
希望每天都快乐的像炉子上的茶壶一样,虽然小PP被烧得滚烫,但依然吹着开心的口哨,冒着幸福的小泡!
离线挥挥衣袖

发帖
18250
威望
70
贡献值
0
好评度
5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6-06-15
阿炳真的是很伟大的艺术家
离线樱花

发帖
20092
威望
12
贡献值
8
好评度
1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6-06-15
这首曲子也算是我们的音乐史上的《第九》,一手很耐人寻味的曲子,小泽征儿几次都提到过这首曲子
偶的梦想是当个地主婆~用我现在敲键盘的纤纤玉手弹弹琵琶玩玩刺绣~没事儿 就带几个丫环出去调戏良家妇男。
希望每天都快乐的像炉子上的茶壶一样,虽然小PP被烧得滚烫,但依然吹着开心的口哨,冒着幸福的小泡!
离线紫毒

发帖
16886
威望
41
贡献值
17
好评度
17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6-06-15

非常凄美的一段旋律,我在上大学时,看过闵惠芬的现场演奏,是我们师大艺术系邀请她来我们学校表演的.说到这首曲子,我有一次很特别的经历.那是七年前的一个傍晚,我和一帮朋友去周庄玩,吃完晚饭在里面散步,当我走到一座小桥上的时候就听到了这首熟悉的曲子,原来是一个当地人在小河边上拉二胡呢.置身于小桥流水之间,能有这样一种很特别的享受,感觉真的很浪漫啊

_2<|0lvh  
[em01]
离线微风
发帖
1927
威望
10
贡献值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6-06-15

以前听过同名交响乐,因为年纪比较小,虽然不是很懂得听,但还是能感受到心灵的震撼。谢谢樱花分享

离线樱花

发帖
20092
威望
12
贡献值
8
好评度
1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6-06-15

闵惠芬女士也曾到东京来,但是很多华人都不知道,错过了欣赏的大好时机。

#ie{!Mh  

这首曲子版本很多,还有小提琴演奏的,民乐队伴奏的管弦乐队伴奏的等等

偶的梦想是当个地主婆~用我现在敲键盘的纤纤玉手弹弹琵琶玩玩刺绣~没事儿 就带几个丫环出去调戏良家妇男。
希望每天都快乐的像炉子上的茶壶一样,虽然小PP被烧得滚烫,但依然吹着开心的口哨,冒着幸福的小泡!
离线marilyn
发帖
2142
威望
12
贡献值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6-06-15
中国民乐的里程碑
离线乘风破浪
发帖
6261
威望
0
贡献值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6-06-15
好听呀,怀旧的感觉!
离线樱花

发帖
20092
威望
12
贡献值
8
好评度
10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6-06-16
中国人作曲,又以纯中国的乐器演奏,能够得到众多音乐家的垂钟,可见之魅力。[em17]
偶的梦想是当个地主婆~用我现在敲键盘的纤纤玉手弹弹琵琶玩玩刺绣~没事儿 就带几个丫环出去调戏良家妇男。
希望每天都快乐的像炉子上的茶壶一样,虽然小PP被烧得滚烫,但依然吹着开心的口哨,冒着幸福的小泡!
离线风语行者
发帖
9864
威望
10
贡献值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6-06-16

曾经看过一部反映阿炳一生的电视连续剧,忘了名字了!

96}/;e]@  

每个人对音乐的领悟是不同的!谢谢樱花分享!

[face=隶书][size=4][color=#DD3399] 一阵阵微风 吹动着树梢 我们也随着那风儿摇 低声的细语 会心的微笑 只有我俩最要好[/color][/size][/face]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