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g\XLJ}_
v)d0MxSC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却都在议论,说“年味儿淡了”。
<=inogf
年味儿真的淡了吗?年味儿淡了的原因何在?现在过年和过去过年有什么不同呢?
o 4b{>x
DrEtnt
记得小时候刚过完元旦,年味儿便从每一个角落里散发出来,浓浓地弥漫在空气里,诱惑着人们的味觉、嗅觉,也刺激着人们的感观神经,使人们激动地感觉到春节的脚步正在一天天临近。大人们便开始泡粘米、蒸豆包、蒸馒头或推磨烙煎饼,准备正月里闲暇时的吃食,孩子们开始更迫切地盼年——除了盼那比平时丰富起来的吃喝,小姑娘更盼的是身上的花衣服和头上的红绫子及漂亮的蝴蝶结,小小子则更盼望能多分一串鞭炮、几个礼花。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也盼年,他们盼的是远方儿女们的回归及大年夜全家老少几辈人欢聚一堂、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吃团圆饭的那份喜庆和热闹…… r{Q< a p&4n3%(R@ >o} ati
一般人家在黄昏时分就贴好了对联、“福”字、多彩的挂钱儿和民间剪纸窗花,手糊的大红灯笼或花瓣灯笼不等天黑就争相挂了出去。“三十”这天黄昏时分,照例会有一顿饭——许多人把这顿饭当成“年夜饭”,会弄得很丰盛,照例要有鸡(吉祥)、鱼(年年有余)、生菜(升官发财)等“愿望”与“祈祷”端上桌来的。而新年钟声响起时,除了年夜的饺子,仍会有丰盛的美酒佳肴……记得小时候,许多人家平时几乎吃不到“细粮”(除非家里来了客人),按户口本供应的有限的一点米面都省着在春节这几天里吃。对大多数孩子而言,新衣服也往往一年只有在除夕夜才能穿上一回。因此,能穿上新衣服、吃上白面馍的日子,就是孩子们最向往的了。
m4DH90~a8
那时候,除夕这天要“守夜”,几乎很少有人睡觉——年轻人等着午夜放完鞭炮、吃完饺子后,挨家挨户地去给邻居家的长辈们拜年,小孩子从天刚黑就拎着大人给做的小灯笼在外面玩,或东家进、西家出,或不时散放着鞭炮或礼花。长辈们则等着附近亲朋的孩子们来拜年,即使再困也硬撑着。
>1~`tP
从初一到初五,主要是近处亲朋间的互访;初六到十五便是稍远程的亲朋之间的走动了。整个正月,隔三差五就可以看到耍狮子、舞巨龙,踩高跷、扭秧歌的队伍出现在街头或比较大的空地,人们饶有兴致地围了一层又一层。小镇上惟一的电影院外更是随时都排着买票的长龙。就这样,红红火火,一直闹完正月,还觉意犹未尽。
.]e6TFsrO
记忆中的“年味儿”就是人们年前那份集中的忙碌和年后那份大段时间的闲适,就是那一锅锅热腾腾的粘豆包,就是餐桌上浑素搭配的菜肴和大米饭、白面馍,就是可以吃到花生、大枣、瓜子、糖果的日子,就是家家大门、小门上帖着的、写着“吉利话”的红对联、大“福”字和窗子上“五谷丰登”的手工剪纸;“年味儿”就是夜空中那此起彼伏的烟花和阵阵或密集或散落的鞭炮声,就是小姑娘身上的花衣服和头上的红绫子,就是老年人对远方儿女的那份盼归的心情和全家团圆时脸上绽开的菊花般的笑脸;“年味儿”就是古老而亲切的众口一词的“过年好”,就是拜亲访友、你来我往的那种纷攘,就是耍狮子、舞巨龙的那份锣鼓喧天、彩绸飘舞的喜庆……
w3w*"M
而今,却大不一样了——常常新年在即,还看不到人们“忙年”,一个个像往日一样从容地工作、学习和生活,看不到人们去抢购任何与“过年”有关的物品,听不到有谁说他“盼年”……甚至许多人差几天过年了,一问除夕夜是哪天还一头雾水,等你告诉他,他会一脸吃惊地问:“这么快呀?”难怪人们在慨叹:年味儿越来越淡了。
gr?pvf!I
我觉得,年味儿的变淡,一方面是因为人们的物质生活提高了、精神生活丰富了,通讯业发达了,另一方面,也源于人们头脑中一些传统观念潜移默化的转变。
"B}08C,?
从前只有在过年才能吃上的大米、白面,而今已成为家常便饭,就连鸡鸭鱼肉也成为普通百姓餐桌上的常见菜。而平日里吃的其它副食品更是花样翻新、数不胜数,多少东西在过去是有钱也买不到的。而粗粮细做却成为一些颇为“讲究”的人家节日餐桌上一道“别致的小景”备受青睐。原先只有过年才得一穿的新衣服现在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再也没有了那份新鲜感和吸引力——每个季节换洗衣服少说也得两三套。再说精神生活,随着这几年迪厅、舞厅、歌厅夜总会等各种花样翻新的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和音响、视听等家用电器的普及,特别是网络的普及,已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变得异彩纷呈。过春节,人们早已无需走出家门去电影院挤着买票看电影,就连秧歌也早已被中老年人当成强身健体的一种日常活动随处可见。
O0{
现在,你若问青年人对过年的感觉,许多人都会说“没啥感觉”或“没意思”甚至有的人说“过年真多余,平时吃的穿的已够份儿了,非得把平时吃腻的东西再一古脑儿做上满桌子,又受累又浪费,再说衣服平时缺了就买,也大可不必非得赶上过年去刻意添置……”但也有的人认为:现在工作节奏和生活节奏都在加快,平时神经绷得太紧、太累,可以借过年放假适当地放松一下、好好歇歇,顺便调整一下自己匆匆的脚步;而亲朋聚会又无形中增进了被忙碌的生活撂荒的友情和亲情……
0l6iv[qu5w
可喜的是近两年来,人们已不断辟出蹊径,去丰富和活跃春节期间的生活。许多人一改过去全家守在家中包饺子、吃年夜饭的老黄历,而是走出家门,一家人到饭店去吃年夜饭——许多人在一起过年,既凑了别人的热闹,也省去了自己劳作的麻烦——用自己平时辛苦赚来的钱,去交换别人的劳动,让劳累一年的自己也享受一下清闲,这也是一种观念的转变。而在南方及北方一些大城市,春节期间,举家出门旅游,一边游览名胜,一边享受天伦之乐,更成为那些远离妻儿在外谋生或终日忙碌冷落了妻儿的商人官宦们“补偿”亲人的一种时尚。而今许多人已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就使一些大的旅、饭店及旅行社一改过去春节淡季而成行业旺季。
/K!,^Xn
通信业的发达已使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地球村。那些在外工作或出外打工、经济条件又一般的年轻人观念也发生了改变,他们不再挣没挣着钱都年年春节往家跑,拿着挣来的血汗钱给“铁路”或“民航”“捐款”,而是更实际地把节省下来的路费在春节前寄给家中以帖补家用,再写封信向老人报报平安;有的还在大年夜往家里打个电话,听听乡音,这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安慰一下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和家人对自己的思念。
pHvE`s"Ea
从另一方面来说,有些中老年人依然怀念着过去那份古老的“年味儿”。对此,有人提出“去乡下过年”的口号——乡下那保持比较完好的传统的民风、古老的习俗和农村人的热情好客、质朴厚道以及那原汁原味的农家饭菜也许会告慰一下这些“怀旧者”的失落感。还有的老人,为了重温过去那种古老的年味儿,专门去乡下买头猪在家中杀,让儿女们带着孩子回家一起好好过个传统的大年,享受一下那久违的亲切而古老的年味儿……
vQ/\BN
社会在变,观念在变,年味儿也在变——与其说变淡了,还不如说是被现代生活异化了。但我们坚信有一种东西永远也不会变,那就是根植于人们的骨子里、溶化在人们的血脉中的那份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以及真正的朋友或善良的人们之间那份真挚的关爱与祝福……
yy} 0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