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出現、電影邁入「三廳」的文藝愛情片時代,使得台灣國語流行音樂,不再「仰賴」上海、香港時期的音樂和歌星,由此也顯見政府遷台後,經濟逐步穩定下,民眾對娛樂事業開始有所渴求。這段期間,台灣歌星大量出頭,音樂創作力蠢蠢欲動,外來歌曲充斥,可說是國語流行樂壇一個最帶勁的蛻變過程,也是為往後流行音樂發展奠基的重要時期。 ;(,GS@sP
dk]
民國五十一年,台灣第一家電視公司台視成立,使得音樂節目從聲音跨入畫面的時代。台視第一個綜藝歌唱節目「群星會」的製播,讓愛聽歌的民眾,不用跑到歌廳,可以安坐家中,欣賞不必付費的歌唱表演。「群星會」由關華石、慎芝製作,這對夫妻檔造就了所謂的「電視歌星」。但當時台內沒有基本演藝人員,多半靠歌廳、電台或藝工隊支援,「群星會」初期最常見的歌星,至今還較為人知的就屬紫薇與美黛。 (:~_#BA
pvt/{
當時歌星所唱的多半仍是上海、香港時期的歌曲,少有個人代表作,且早年傳播媒體不發達,「群星會」歌星一旦唱出名,反而變成他們的成名曲,導致許多原唱人漸漸被淡忘。「群星會」帶動歌星人數劇增,白嘉莉、冉肖玲、謝雷、秦蜜、王慧蓮、閻荷婷、吳靜嫻、趙曉君等人紛紛冒出頭,他們有的是製作人的學生,有的是電台歌唱比賽的佼佼者。那時也興起歌壇情侶檔的風氣,如余天和秦蜜、謝雷和張琪、青山和婉曲、夏心和張明麗等,不過沒有一對最後真正結成連理的。 #q34>}O< O
JYjc^m
綜藝節目型態愈來愈多,當紅主持人白嘉莉、崔苔菁都是順勢而生的「電視寵兒」,台視需才孔亟,於是接連舉辦好幾屆的歌唱比賽,發掘歌唱新秀,劉文正、夏台鳳、葉明德、湯蘭花、劉明穎、王孟麗等,全是從比賽中脫穎而出。除了綜藝節目之外,電視劇、連續劇的播出,發展出另一條音樂路線,台視第一齣單元劇「海韻」的主題曲「海韻」,開啟電視劇歌曲之先;台灣第一部連續劇由中視製播的「晶晶」,當年主題曲「晶晶」轟動大街小巷,主唱鄧麗君可是唱得如泣如訴。 H4v%$R;K
o+OX^F0
「群星會」時代的蓬勃,讓它不僅只是個綜藝節目代稱,反而成為台灣流行樂壇的一個里程碑。說到「群星會」,當然也不能不提洪小喬在中視主持的「金曲獎」。「金曲獎」開宗明義就是鼓勵大眾創作、演唱自己的歌曲,多少為對抗當時大量的外來曲調。洪小喬那時「真人不露相」,戴著寬邊遮陽帽,遮去她大半個臉,神秘的抱著吉他自彈自唱,撩動多少莘莘學子起而效法,「友情」、「你說過」、「愛之旅」等創作因此被唱出來。雖然節目只播出十八個月,卻令創作歌曲再受重視,對日後的校園民歌有相當影響力。 W!8$:Ih_Z
rA<J^dX=C
同時期,浪漫唯美的文藝愛情片興盛,鄧光榮、甄珍和「二秦二林」秦漢、秦祥林、林青霞、林鳳嬌,在花前月下、海邊竹林呢喃訴情,看得影迷魂縈夢牽,也掀起另一波電影主題曲、插曲的全盛時期。甄妮、鳳飛飛、鄧麗君和蕭孋珠即是這個時期最具代表的歌星,如今再聽她們所唱的「彩雲飛」、「海誓山盟」、「我是一片雲」、「一簾幽夢」,仍能喚起很多美好回憶。 5C*Zb3VG4
:W&klUU"
翻唱外來歌曲氾濫,校園學子又不屑低俗國語流行歌曲,「唱自己的歌」的意識愈來愈強烈,楊弦、胡德夫更以「現代民歌」為號召,將余光中的現代詩譜成曲公開發表,造成轟動,也為國語流行音樂注入一股清流。「金韻獎」歌唱比賽的設立,更有推波助瀾之效,不少出色的歌手、創作人被發掘。那時他們和歌星畫清界線,自稱是「民歌手」,多能自彈自唱、外型樸實清新,也拒上綜藝節目打歌。李建復、王夢麟、黃大城、邰肇玫、包聖美等是當時最受歡迎的民歌手,推動這股風潮的陶曉清、吳楚楚則是功不可沒的幕後功臣。 3<FqK \P
<F_w4!
六十年代台灣國際外交不斷受挫,退出聯合國、邦交國陸續與我斷交,社會略感不安,政府為穩定民心、激勵土氣,大力推動淨化歌曲,以消弭充斥的靡靡之音。該時期劉家昌的創作、費玉清清亮的嗓音,是一時之選,「梅花」、「中華民國頌」將海內外中國人的心緊緊相繫,演唱時很難不為之動容。 r{yIF~k@
:/?
Op
【記者劉衛莉/專題報導】 ~qb?#IY]`
gHUW1E
【2000-09-17/聯合報/28版/娛樂萬象】 y'f-4E<
~O./A-l
[ 本帖最后由 阳光和小雨 于 2008-7-4 23:0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