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和大家聊聊他的歌,可是,究竟从哪儿聊起呢。
:zHSy&i` 如果按照歌林—东尼—宝丽金,会不会太老土?而且,我怕我很难描述出那种“音乐随时间而逐渐发生的细微变化”,这种变化目前我还在体味当中。
suN6(p(. 我是个音乐爱好者,打小就喜欢收集音像制品,可惜一直属于比较崇洋媚外的类型,喜欢听国外的摇滚乐,开始听中国的就遇到谭、张、四大天王时代,和刘文正、邓丽君是八杆子打不着。所以对于台湾70年代的音乐,直到现在我也很难完全适应。比如我就受不了那个年代很多女歌手的曲子,听来总觉得矫情,有酒廊风味,甚至包括一代歌后邓丽君。
|! 9~ 和香港流行音乐一开始就走“舶来”路线不同,台湾那个年代的歌,大部分是“原创”,原创当然值得提倡,只可惜中国从来不是流行音乐的发源地,所以台湾的“原创歌曲”总脱不了民歌小调的窠臼。太多太多的“哥哥妹妹”,太多太多的“郎情蜜意”……但无可否认的是,那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也是台湾流行音乐的雏形。
JHxcHh 但刘文正是与众不同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xV>
.] 首先他的音乐非常多元化,你很难给他的音乐下定义,他每个时期,甚至是同一张专辑的每一首歌,都有不同的味道。他的多元化正是现代流行音乐的一个显著特征。现代流行音乐有很强的“随意性”,可以加入各种音乐元素。文正的歌正是这样。他的歌里也有哥哥妹妹,也有郎情蜜意,但他不是用那种发腻发酸的嗓音唱出来,他清澈的嗓音把腻味的酒廊感觉冲淡了很多。所以我认为他是把小调民歌一下拉近到现代流行音乐的第一位功臣。
1=5"j]0hY 第二个功臣当然就是罗大佑。先有刘文正的偶像气质、精湛歌艺以及多变的曲风,再有罗大佑颠覆性的才华和对流行乐的重新定义,台湾流行音乐才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k79OMf<v 除了刘文正和罗大佑,我很难喜欢上那个时代的什么人。邓丽君无疑是伟大的,但她的伟大与我擦肩而过。
q[U pP`Z% 可能有人要问,我为什么老爱提罗大佑。因为我觉得文正和老罗是并驾齐驱的,我是指对流行音乐的贡献。其他台湾男歌手,个人以为和他们还有很大距离。这种距离,基本上等同于量变和质变的差别。
o?a2wY^_ 我开过一个贴子,很八卦的想跟大家探讨一下老罗和文正的关系,我自己也搜索过一些他们互相提及对方的文章。从老刘蛛丝马迹的言辞中,从老罗不轻不重的话语中,很明显的,他们就是那种亦战亦友甚至有些互不服气的类型。
C*YQ{Mz(f 挺好的,老罗和老刘如果一直是一对铁哥们儿我倒觉得奇怪了。
Ua}R3^_)a 但往往越是这样的组合,越能够擦出不一样的火花。罗大佑给刘文正写的所有歌曲,无疑都是文正歌曲中的上上之作。
dn h qg3Y 我很佩服罗大佑的才华,尤其是在那个甜味十足的时代,他居然可以不受时代拘囿,吹出这样一顾清新隽永的微风。我喜欢他的早期作品超过他的摇滚时代,那是一个傲气但还未愤世的罗大佑,一个忧郁同时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罗大佑,他的歌词,他的曲子,太美太美。而当这些歌由刘文正的口中唱出来,简直就像是奇妙的化学反应,它们真正的鲜活起来!它们似乎天生就是为刘文正那种纯净的嗓音准备的!
7ys' [G|}r 和很多原创者一样,老罗好象不那么服气,他在1989年重新演绎了自己写给刘文正的那些歌,而且还在唱片文案上写下了一段我到现在都存有疑惑的话。
YEv\!%B 《风儿轻轻吹》、《旅程》、《闪亮的日子》、《神话》……听了罗大佑的版本,我脑子里突然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我在想,歌曲是不是也有生命,也有感情,它诞生的那天,并未成型,它的美丽一部分来源于创作者,另一部分,来自歌者。文正把灵气赋予歌曲,让那些歌仿佛插上翅膀。而身为原创者的老罗,却只能让它们重回地面。
!X}+JeU'
4月2日凌晨bluewhite混乱写就 H:G``Vq;0m 1I2ndt ToHx!,tDS [
本帖最后由 阳光和小雨 于 2008-4-6 21:24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