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到一点台湾民歌的历史。 esM<.
我个人感觉台湾的知识分子或文人之类好像并不太喜欢文正,那个所谓台湾百佳专辑竟然没有选中他们自己的国宝级歌手刘文正的专辑,好像很偏爱那位个性有点偏执的罗大佑,以及有学历有墨水的歌手什么的。其实演艺成功和高学历是两码事,一个艺人能够成名成功达到极限, 应该是远远高于考上名门大学的,因为这比例是远远超过任何的名校入学率的。 XVfp* `
总之,湾湾的人民对我们来说有时还是不可思议的。 kXq*Jq
^'|\8
:W/,V^x}
专访台湾著名DJ乐评人马世芳—— *WQ}ucE^#
流行音乐中 流淌着民歌血液 A~!3svJW
0-^wY8n-=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孟迷 实习生 侯博觉 VS#i>nlT
%DQ.f*%
四十年前,台湾民歌运动轰动一时,它激发了一代年轻音乐人的创作热情,启蒙了台湾当代流行音乐的发生,也制造了永恒的集体回忆;四十年后的今天,当台湾乐坛再次走到被同质化流行音乐垄断的瓶颈时,也有越来越多的音乐形态涌现并呈现出多元与分众的态势,而它们无论是摇滚、嘻哈、雷鬼,还是被诟病的流行,当中都依然流淌着与民歌运动一脉相承的血液。 @42!\1YT
# Z*nc0C
近日,著名台湾DJ、乐评人马世芳来到深圳音乐厅以“乡愁、土地、歌”为主题开讲。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台湾民歌之母”陶晓清的儿子。从小见证台湾民歌运动、亲历台湾流行音乐发展的他,与本报记者谈起台湾流行音乐中不灭的民歌印记。 b (,X3x*
7b2N'^z}
拼凑“民歌客厅”记忆碎片 ( /cW
ZR3x;$I~4
“民歌运动”代表人物杨弦出第一张专辑《中国现代民歌集》时,马世芳才四岁,据母亲陶晓清说,当时人小鬼大的他听罢《乡愁》,老气横秋地说了一句“好悲伤”。这个“老灵魂”或许是受到母亲的耳濡目染。 ^%v<I"<Uq5
?`hk0q X3
被誉为“台湾民歌之母”的陶晓清,因在其主持的广播节目《热门音乐》中大胆开辟了“中西民歌”时段,介绍由台湾青年学子自发创作的实验性歌曲,获得始料未及的热烈反响。随后她家的客厅也成为了名噪一时的“民歌客厅”,杨弦、彭国华、吴楚楚、胡德夫、韩正浩、苏来和之后的李宗盛、罗大佑、蔡琴等一大批巨星,都在这里聚首谈理想,搞创作。 o6$Q>g`]
fU+A~oL%I
在这个客厅里长大的马世芳是幸运的。“李建复最有耐心和我玩的,还题赠了一张《龙的传人》黑胶唱片给‘马世芳小朋友’。”马世芳努力将童年记忆碎片拼凑成一幅全景画,“音乐会开场前他们都会来我家开会,有些年轻音乐人独自在台北苦兮兮的,我娘就会先给他们炒个蛋炒饭。” {GS7J
L}&U%eD
马世芳对李宗盛印象非常深刻。因为当时还在木吉他合唱团的李宗盛总是非常不自信,常常靠跟大家讲冷笑话来消除紧张感,增加存在感。“当时他常常与我娘畅谈,卸下耍宝的面具,带着一张‘满江红’的成绩单,来诉说自己破釜沉舟做音乐的决心。” E6-alBi%
wNuS'P_(:T
“回想起来,那些民歌手之间还有不少你爱我我爱你的故事,这个失恋那个劈腿;我小时候哪懂那些,就知道今天谁哭了,明天谁和谁又不来往了。”马世芳忍不住八卦了一把。 5O9Oi:-!c
aQ ~
“大时代没有小文艺,小时代才有小清新” 'y#kRC=G:
eTc0u;{V
都说“民歌运动”启发了台湾现代流行音乐,但其实在“民歌运动”之初,台湾也有自己的流行音乐,但除了邓丽君的“靡靡之音”就是软媚浮华的“老上海”,年轻人只能求诸英文流行摇滚音乐来寻找共鸣。直到1976年27岁的李双泽愤然喊出了时代的诉求——唱自己的歌,而他也写出了自己的《美丽岛》。 _BcYS
?D#]g[6
李双泽的呐喊激起了热烈讨论:“我们的歌”是什么?“我们”又是谁?在这个新老移民和原住民杂居的小岛上,一股民歌的“台”风猛然刮起。身为大陆移民后代的李双泽问起卑南族的胡德夫,你们“山地人”有自己的歌么?常在西餐厅里演唱鲍勃·迪伦的胡德夫愣住了,他努力回忆起小时候父亲唱过的一首小调,如获珍宝地将之重新整理演绎。戏剧性的是,他们后来发现这首“古老歌谣”其实只有十几年历史,本是原住民音乐家陆森宝1958年谱写的《美丽的稻穗》。 4:=eO!6
8u::f`vi
这个小小的“乌龙”显示出“民歌运动”中知识青年们探寻本土音乐的极大热情。马世芳感叹道,“大时代没有小文艺,小时代才有小清新”。带着使命感的台湾青年一代立志挣脱主流文化对形式和体裁的束缚,新兴的校园歌曲和民谣甚至打破了情歌对歌曲主题的垄断,并实现了当时台湾“戒严时期”最大的思想解放。 nD\X3g`V
$+Hv5]/hb
被马世芳戏称为“土法炼钢”、“同人团体”的业余音乐人纷纷站了起来:一架旧钢琴,两把破吉他,也许根本就不懂五线谱,但他们依然要以各自的方式寻找“自己的歌”。同时,技术上的不成熟反而有利于音乐的流传:简单的和弦,中文的诗歌,“民歌”仅需要一个小歌本做载体,却容纳了无数种情愫。 5Dy800.B2
1R/=as,R
“乡愁”是台湾原创音乐的胎记 7/;Xt&
^ ,Bxq^'D
罗大佑曾是民歌运动的一员,因为给刘文正写电影歌曲而开始与流行音乐挂钩,他的第一张专辑《之乎者也》更是似乎要“革”民歌的命。但他的音乐中仍然存留与民歌一脉相承的东西,比如他改编余光中的《乡愁四韵》,比如他最著名的摇滚歌曲《鹿港小镇》居然也是在诉说乡愁。 &/7AW(?
Aa5IccR
“乡愁”是“民歌运动”里至关重要的主题,它诉说着现代化进程中的“乡土意识”。直到四十年后的今天,当代台湾原创音乐中也不可抹去“乡愁”印迹。 XV2f|8d>
fN8|4
马世芳认为,“民歌运动”虽说是一段不可复制的历史,但“民歌精神”中强调的原创性以及对歌词文学性的偏爱依旧作用于当今乐坛。譬如在2008年,罗大佑、胡德夫、林生祥、陈珊妮、张悬等共同以台湾诗人吴晟的诗歌为蓝本创作了专辑《甜蜜的负荷》;流行乐团苏打绿曾改编台湾女诗人夏宇的《背着你跳舞》和《Fusion Kitsch》;甚至是蛋堡等饶舌歌手的嘻哈音乐中也透露着台湾的独特气质,“并不只有小清新和民族大爱才是民歌范畴。” W39R)sra
lA39$oJ
“现代诗的气质影响着歌词的原创,音乐人开始怀抱对造句炼字的执著,在乎文学与音乐的融合。”马世芳说,这是目前流行乐坛普遍较弱的方面,但对于它的追求从未停止,当年民歌时代种下的种子开出的花,新一代创作人试图用新的语言去延续这脉血液。”